时间:2018-06-14 作者: 点击:
1:船葬历史
古代以独木舟形棺木为葬具的墓葬.分露天葬和山区的古越人中,为悬棺(见悬棺葬).文献记载中国中南部也有类似墓葬.在东南亚,所罗门群岛,萨摩阿群岛,只有首领死后才能使用船棺,如不埋于近海处,则置入海中任其漂流沉没.土葬的船棺,在中国发现于四川境内,时代为战国至西汉前期,是巴蜀民族的葬谷.重庆,广元,成都,新都等地都有出土.其中重庆,广元的船棺,常用长5米,直径1米以上的楠木制成.尸体,随葬品放置在中部"舱"(长方形凹槽)中,上有木盖.墓坑为土坑竖穴,随葬品多铜器和陶器,后期出现少量铁器和漆器.船棺葬在斯堪的纳维亚,波利尼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分布.
船棺葬是古代巴蜀人盛行的一种丧葬礼俗,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一些傍水而居,长于舟楫的民族特有的葬俗.我国长江以南的广袤地区,河道纵横,便于行舟,舟船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从事生产与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人们生前善于用舟,死后以船安葬乃顺理成章之事.但先秦时期使用船棺进行土葬的民族并不多见,惟有巴蜀地区是我国古代实行船棺葬相当集中的地区.
2:船葬事件
1987年,四川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羊小区住宅楼工地发现了一处船棺葬墓,出土了一件纹饰十分精美的铜壶,上有栩栩如生的羽人划船图案.
3:船葬习俗的灵感来源
丧葬礼俗的产生,来源于"灵魂不灭"和祖先崇拜的信仰.在此之前,人死之后,人们往往弃尸于野.这正如《周易·系辞传》中所言:"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而当灵魂观念萌生后,人们便据灵魂与尸体关系的种种想法,以及关于灵魂在阴间生活的幻想来安置尸体,于是产生了各种葬法及丧葬仪式.至于具体采用何种葬式处置尸体和安顿灵魂,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可以说大相径庭,从而构成了异彩纷呈的丧葬文化特色.在古人心目中,灵魂与体魄是两个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的实体.
与同一时期中原汉族先民习俗不同,"送魂"是巴蜀先民丧葬习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据《蜀王本纪》记载:"李冰以秦时为蜀守,谓汶山为天彭阙,号天彭门.云亡者悉过其中,鬼神精灵数见."此说在今天看来纯属荒诞,无稽之谈,但在当时蜀人眼里却真实存在,故蜀地广泛流传着死者亡灵都要经过"天彭门",以致于出没其中的鬼神精灵时常被人看见的传说.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蜀人存在着强烈的送魂意识. 蜀人先民打算将亡魂送至何处?从文献记载来看,蜀人亡灵必须经过的天彭门,位置相当于今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山区,以及岷江上游的川西北高原,而这正是文献资料中所指的蜀人祖先的发源地.如此巧合,应是蜀人将死者亡魂送往祖先发源地的明确反映.另据一些民族学调查资料记载,西南其他一些民族中也存在着将死者灵魂送往祖先发源地的葬俗.如云南永宁纳西族在成年人死后,除了把尸体火葬外,还要把死者灵魂送到过去祖先居住过的地方去与祖先团聚.
4:船葬习俗形成
船棺葬在古代巴蜀一带的出现和流行,首先与巴蜀先民生产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从人们赖以为生的自然环境来看,四川盆地江河与溪流密布,巴蜀先民主要利用河道为交通线,这就必须依靠舟楫,故巴蜀是我国古代使用独木舟的主要地区之一.文献记载的古史传说中,就有关于巴蜀先民傍水而居,擅长舟楫的记载.丧葬礼俗很大程度上与人们的灵魂观紧密相联,因此,巴蜀船棺葬无疑是巴蜀先民受到本民族"送魂观念支配下的产物;另一方面,它的出现与流行,又与古代巴蜀先民生产方式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这也是世界上许多民族丧葬习俗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常乐制冷设备厂本厂专业生产设计水晶棺,恒温尸体冰柜,太平柜,低温尸体冷冻柜.
温馨提示:船葬世界的分布在世界的其他范围:东南亚,所罗门群岛,萨摩阿群岛;我国国内的分布在于:重庆,广元,成都,新都等地,如果要进行更近的了解,可以到这些地方进一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