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6-14 作者: 点击:
1976年是我国灾难深重的一年,在我个人的记忆中,也是极其难忘的一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被病魔夺走了生命;人们沉痛的心情还没有过去,7月6日,我们的朱德委员长又与世长辞;人们的泪水未干,又发生了唐山的强烈地震;遭到地震破坏的北京,还没有来得及治理创伤,9月9日,又传来了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的噩耗,悲哀笼罩着首都北京。就在这悲痛的时刻,我接到北京市委的紧急电话,叫我立即到谷牧同志那里去开会。谷牧同志传达了中央的决定:9月11日至18日,人民大会堂组织群众吊唁并瞻仰毛主席遗容;同时,要做长期保护遗体的准备工作,在群众吊唁、瞻仰遗容期间,一定要保护好遗体,并万分强调这件工作是对党对全国人民负责的重要政治任务,要万无一失,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宣布了严格的纪律。 我接受这项任务时,在悲痛之余,心情是十分沉重的,忧心与压力交织在一起。创造保护遗体专用设备(包括水晶棺)的群体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央于1976年10月8日作出了《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决定“在纪念堂建成以后,即将安放毛泽东主席遗体的水晶棺移入堂内,让广大人民群众瞻仰遗容。” 在国务院第九办公室谷牧同志的领导下,建立了专用设备研制组,当以防万一。同时,在建研院进行风幕的试验。1977年3月11日至4月8日为最后设备调试阶段,经过大家的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在纪念堂的现场正式安装水晶棺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光的调试和彩色光配色整容。 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棺内、外的照明与彩色配光整容。但照明光中的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对遗体都有影响。因此,对几种光的不同波长对遗体皮肤体,但通过彩色配光整容,仍然可以再现毛主席的光辉形象。 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瞻仰遗容再拼搏 1977年8月19日,毛主席遗体进入纪念堂,中央领导同志又亲自到纪念堂审查各方面的工作,并确定首先要让党的十一大代表瞻仰遗容。但我们原先的工作安排是按8月31日准备的,十一大代表却一定要在8月22日瞻仰遗容,这时专用设备组的施工队伍,绝大多数结束工作,回了原单位,只有我和于晏同志等少数人没有走,可是中央已经下达了任务,由于人少,我们这几个人就日以继夜的拼进度:遗体进入水晶棺,起动升降机,调温、湿度、压力、保护气体的纯度、隔氧的效果等等,直到各种参数都达到要求,并且稳定了,已经是8月22日下午了,这才进行彩色配光整容,保证了22日晚十一大代表和中央领导同志瞻仰遗容。 我们认真听取了代表们关于彩色配光的意见,再次进行调色配光,直到1977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和纪念堂落成典礼后,人民群众开始瞻仰遗容。 经过一年专用设备的研制工作,我深深感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无穷的,他们有科学知识、有志气,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怕困难,大力协调,团结协作,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确实可以创造出人们意想不到的奇迹。这一年也是我一生中极不平凡的、受教育最深刻的一年,也是最艰难的一年。这以后,纪念堂的同志辛勤劳动,日夜维护和大修各项专用设备,有效地保护了毛主席的遗体。到2007年9月就是纪念堂建成30周年了,主席的遗体保护工作做得很好,我感到十分高兴,深深地感谢纪念堂各级领导同志和职工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