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棺首度尝试
时间:2018-06-14 作者: 点击:
一号棺:院士来支招,不用胶粘也能立得住
经过反复计算方案和工艺的论证棺体外形确定了,接下来就要考虑一些技术细节。经过反复思考,
水晶棺被设定为符合主席身材高大特点的长度,给瞻仰者大器之感。除去用来固定的基座,棺体由棺盖一块板和棺体四块板,共五块板组成。
“当时考虑到如此大尺寸的棺板,使用水晶和K9玻璃在外观效果来看几乎没有任何差别,我们建议用K9玻璃来制作,得到了‘1号任务’领导小组的同意。”李家英回忆说。
五块玻璃组成的棺体在没有胶粘以前,必须能够保持自身的稳定状态,这就给北京六零八厂的设计人员提出了一个十分苛刻的要求,要做到却是异常困难。水晶棺的棺体是梯形,底面和顶面都有夹角,要保证角度的误差在规定限制以内,也就相当于宽度和长度之比的误差是万分之一左右,在当时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不仅仅要求设计者设计的精确,更需要负责加工同志最精细的处理。当时李家英充分考虑到该任务的艰巨性,一旦出现问题,就面临全部返工。于是与上级汇报商量之后,决定邀请时任中科院长春光学所所长的著名光学家王大珩院士审查图纸,希望王大珩的把关能把风险降到最小
水晶棺看起来结构简单,实际工艺相当复杂,涉及技术领域众多。中央对棺体的设计制造提出最为严格要求是“庄重大方,气魄雄伟。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如地震、战争、破坏、损耗等要有可靠的保障措施”。毛泽东主席的水晶棺最终选取用优质天然东海水晶做原料,熔炼成大型石英玻璃板材。北京六零八厂加工的水晶棺样品在1976年11月27日摆到了模拟瞻仰厅,通过了抗8级地震、密封、充气、降温等诸方面的试验。
从医学角度看,为了长期保存遗体,面部不能涂抹任何化妆材料;照明灯光中的紫外线、红外线处理不当,都会对遗体保存产生不良影响。而瞻仰群众想看到的,是栩栩如生、仿佛正在熟睡的毛泽东主席。专家们最终提出了棺内照明、光学整容的方案,就是利用摄影投光和配色的原理,通过在对特殊点投以彩色光线,改变人面部的胖瘦形态和面色彩,从而使人能看到一位栩栩如生的毛泽东主席 在毛泽东主席去世一周年时,他的遗体安卧到水晶棺里,迄今仍栩栩如生;瞻仰人数已过亿,水晶棺仍完美如初